酒店客房布草洗滌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檢查分類
首先在洗滌線作分類處理,使洗滌具有針對性。
按布草顏色分類,不同的布草一塊處理可能會引起相互污染,而不同顏色的同類布草處理方法也不同;
按布草污垢程度分類:重垢、中垢、清垢三類;按布草污垢的類別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是針對布草在使用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污垢,一般采用的去漬劑處理這些特殊污垢,重垢布草如果是與同類的一般污垢程度布草一起作常規處理,只會引起大量的返洗而造成浪費。
按布草質地分類,如純棉床單、滌棉床單等必須分開處理。一般同等污垢的床單,純棉的比滌棉的要耗用較長的時間,較高的溫度,比例大一點的洗滌用品。因此按客房布草質地分類處理,有利于提高生產率和節約成本。
2、去漬處理
去漬是指應用一些化學藥品及正確的機械作用去除常規水洗與干洗中無法去掉的污漬的過程。去漬工作要求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識。
3、沖洗和預洗
利用水和機械作用力的作用,盡可能地把被洗織物上的水溶性污垢沖離織物,為主洗去污奠定良好的基礎。對于中、重污垢的洗滌一般要采用沖洗步驟。預洗是加入適量洗滌劑的一個預去污過程。由于水的表面張力作用,只用水并不能充分潤濕污垢。針對特別嚴重的污垢,預洗是必選的步驟。預洗一般可安排在沖洗步驟之后,也可以直接進入預洗過程。
4、主洗
此過程是以水為介質,以洗滌劑的化學作用,洗衣機的機械作用,以及適當的洗液濃度、溫度、足夠的作用時間等因素密切配合,組成一個合理的洗滌去污環境,來實現去污目的。
5、漂白
此過程是主洗去污的補充步驟,主要去除主洗步驟中不能完全去掉的色素類污垢。在這個步驟中主要使用氧化性漂白劑(氧漂粉)。因此在操作中應嚴格控制水溫在65℃~70℃,而且要控制洗液PH值在10.2~10.8,同時根據污垢類型及織物結構嚴格控制好投放量。
6、漂洗
漂洗是一個擴散過程,讓織物中殘存含有污垢的洗液成分向水中擴散,在這過程中施以一定的溫度(一般30℃~50℃)。高水位使洗液濃度迅速降低,從而達到清洗目的。
7、過水和脫水
利用洗衣機滾筒高速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使滾筒內織物含水量限度地減低,這個過程對設備性能要求比較高。
8、過酸中和
洗滌中通常使用的洗滌劑呈堿性,雖然經過多次清洗,亦不能保證沒有堿性成分存在,堿性物的存在對洗滌物的外觀、手感都會造成一定影響。利用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9、柔軟
此過程為可洗過程,一般根據客戶需要設定。柔軟處理是屬于后處理過程,不是去污過程。柔軟處理能使織物手感舒適,同時能防止靜電產生,在織物內部能起到潤滑作用,防止纖維相互之間緊緊糾纏在一起而脫落。
10、上漿
上漿步驟主要針對餐廳的臺布、餐巾、某些制服等棉制品或混合纖維織物。上漿后能使被漿織物表面挺括,防止起毛,同時也在被漿織物表面結一層漿膜,對污垢滲透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在以上客房布草洗滌整個過程中,通常會碰到一些問題,如布草洗滌洗凈度不夠,布草洗滌后出現破損等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由布草本身質量所造成,也可能由設備本身和洗滌設備操作人員所造成,或是他們之間綜合因素所造成。以下就兩個常遇到的問題做一些探討。
1、布草洗滌效果
眾所周知,影響布草洗滌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四種:機械作用、洗滌時間、化學作用(洗滌劑)、洗滌溫度。根據以上因素,想要布草有好的洗滌效果,在洗滌過程中就必須有效配合以上四種影響因素,使之達到理想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為客戶節約成本。
(1)首先在洗滌前對布草作分類處理,使洗滌更具有針對性。
(2)選擇配比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洗滌劑。
(3)合理配置洗滌時間和洗滌溫度,一般洗滌程序按照床單、被套、桌布等不同布草種類分類,同時考慮設備情況進行洗滌程序設計。在設計程序時,應對水質、被洗織物狀況、被洗織物上污垢的種類與污染程度、洗滌化學品、洗滌設備、水位的選擇進行深入分析。
(4)注意漂白的使用技術。洗滌布草的過程少不了漂白步驟,要使被洗物可漂污漬得以去除且具有良好的白度,這有賴于漂白劑強烈的氧化作用,但漂白過程同時也是危及織物使用壽命的過程,因此處理好漂白過程是控制布草損耗的關鍵因素之一。
(5)每個廠家出廠的水洗機均有它的特定容量,建議按照設備說明書所指定的洗滌容量進行,布草一次洗滌容量在水洗機額定容量的85%~比較合理。
2、應對床單、被罩等布草洗滌后出現小洞或撕開等破損現象
(1)布草破損的種類:
a.有規律的小洞,例如,每隔一組經緯或緯線有一處破損小洞。
b.單個小洞或是小范圍內沒有規律性的一組小洞。
c.洗滌后布草出現撕裂、破損、邊及角破裂、變薄、顏色變混濁等現象。
對于a種破損情況,一般問題出在布草本身,例如床單在編織過程中,漏掉一組經線或緯線,導致在其洗滌過程中易出現破損小洞,但是小洞不是單獨存在,而是成規律性的一組小洞,建議與布草提供商共同分析此問題。
對于b種破損情況,除了可能是設備本身所造成外,還有可能是人為造成。設備本身攔截處焊接的不平滑會導致布草破損。同時由于轉籠在高脫過程中,離心力大而導致轉籠口變形,轉籠口、布草、門體就會有一些擦碰。此時將會導致布草出現小洞(單個或是一組不規則的小洞)甚至將布草撕裂,一般在小洞周圍某個方向上有擠壓的痕跡時,就可以斷定是此類問題。
當然人為問題也可能導致出現小洞的破損問題,如洗滌時加料時間不對,布草沾到腐蝕性的化學品而為立即沖洗,誤用洗滌劑、洗滌前的分檢工作不是很認真,使有些尖銳的或硬的雜物混在其中,在洗滌時布草不停的在轉籠中翻滾而受到磨損。在此種情況下,建議對洗滌過程進行必要的監控,降低布草破損率。
對于c種破損情況,除了上面提到的設備本身可能造成的原因外,布草的有效使用壽命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通常各類棉織品在使用到八成左右陳舊程度時就需要更換新棉織品,一般來說,棉織品的洗滌次數大約為:全棉床單、枕套120-150次,毛巾類110-140次,臺布、口布120-130次。具體洗滌標準因每個酒店的設定標準和對布草要求尺度有所不同而不同。